无锡广告设计公司

vi独特的视觉形象设计要有亲和力

    企业的品牌形象需要靠优秀的设计来体现,而不论是整体的VI设计还是单独的标志设计、品牌logo设计,都必须有鲜明的风格,从而增加VI或logo的表现力和亲和力。表现力要求VI设计、标志设计风格鲜明、独特,亲和力则要求风格自然、符合时代特征和大众口味,二者之间必须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才是上乘之作。
    品牌的设计风格贯穿于品牌vi设计的每个环节,它是指品牌设计的一种特有的品质或特色形式,是品牌持久不变的要素和表现。它的意义在于帮助消费者将品牌内涵和外在设计风格联系起来,从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鲜明的品牌形象。从表现力上来说,vi设计必须应用独特的图案和形状,传递有别于其它品牌的形象和内涵;从亲和力上来说,设计风格必须综合时代风格、民族风格和产品风格等方面的因素,缔造符合目标人群审美观的品牌形象。

 

一、独特的视觉形象,提升表现力
    人们习惯于通过视觉来接受信息,所以我们必须有醒目的视觉形象来传递品牌形象的信息。比如产品和包装造型,它们的作用是非常大的,可口可乐的瓶子造型也是其品牌资产的一部分。可口可乐的瓶子造型特别容易辨认,我们一看到它就会联想到可口可乐的标志、可口可乐的汽水,这就是表现力。又比如苹果电脑独特外形设计,无论在哪里,都能立即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得到人们的认可。品牌的vi设计就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,一目了然、过目不忘,这就必须应用不同的要素精心创作。
比如图形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意思维:
1、形状。有些图形包含非常尖锐的角,而有些则没有。这种类型会产生不同品牌联想。如圆形通常与和谐、温柔、女性联系在一起,而方形通常与强大、坚强、冲突和男性联系起来。
2、对称。对称能够产生平衡,它是我们评价一个物体视觉吸引力的主要因素。对称会带来秩序、消除紧张。
3、比例。长方形能拓展视野,因此能抓住更多的场景,产生支配性美感。所以,比例也是另一种影响我们对造型认识的主要因素。
4、尺寸。个性通常融于特定的形状之中,尺寸大的形状就认为强有力、尺寸小我们认为纤细和虚弱。许多企业通过尺寸大小来表现其品牌力度、活力、效果。
    此外,颜色、字体也是品牌vi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。公司制服、公司墙体、广告、包装无一不是通过颜色来吸引消费者对品牌注意。字体有数不清的种类,也能表示无穷无尽的想象,也能表达各种设计风格。字体本身具有一定形状,从而能产生某种认知。高而窄的字体显得非常优雅;大而圆的字体显得非常亲热;手写字体能表达出公司以人为本的价值观;大写字母能体现权威性和进取心;小写字母则会给人以勇敢、朴素的印象。

二、紧盯时代潮流,提升品牌亲和力
    表现力在于让人们记住,而亲和力则让品牌形象深入人心、根深蒂固。光有表现力而没有亲和力的vi设计只是“非主流”,只是独特而不会受欢迎,品牌形象只能传播而不能扎根。而品牌形象的亲和力必须从时代、从文化、从产品出发。
1、符合时代潮流
    每个时代的科学水平和文化观念、审美意识和价值取向都是不同的,vi设计也要与时俱进,与时代潮流相呼应。比如手工业时期,设计的时代风格表现为手工业生产方式条件下的产品特征,如追求装饰,讲究技巧等;大工业机器生产的出现,人们更追求设计的功能,它追求简洁造型、功能结构和几何形式等,都充分表明了基于大工业生产条件下人们新的美学观念和文化意识。而当代社会,人们追求的是环保的理念、人性化的设计,如果不与时代的节拍一致,就会落伍。
2、体现文化内涵
   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、他们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心理、审美习惯。在设计上就必须体现出当地文化的特征和理念,与消费者成为朋友,这才是真正的大商之道。
3、符合产品特性
    以上是大众特征,而具体到产品时,就进一步细化到客户群体的特征。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理念和追求,年轻人喜欢冒险创新,追求挑战刺激,而年长的人则倾向于平稳安全的节奏感;男性比较倾向于比较产品性能,而女性则注重产品外观等等,不一而足。这些都需要从产品特性出发,发掘产品目标群体的需求。换句话说,就是要面向客户的客户。

 

  无锡VI设计、品牌策划、专业广告设计

  无锡市中智策划传媒有限公司

  www.cisd.com.cn

 咨询QQ:547014608


返回

无锡市中智策划传媒有限公司        Add: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凤宾路100号联东U谷总部商务园18号大厦22层2207        Tel: 0510-82711116 / 82722265
Web: www.cisd.com.cn        E-mail、Msn:wxcisd@163.com        QQ: 547014608 直接与中智传媒对话         Hotline: 15061819666

Copyright@2006-2019 cisd.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 苏公网安备 32021302000733号   苏ICP备06015136号-1